宁波开启内外贸一体化新征程
【日期:2024/08/05】【阅读 :131】【关闭

迈开“两条腿”,奔向“一体化”。8月1日,在“外贸优品中华行”浙江站的启动仪式现场,商务部党组成员、副部长盛秋平盛赞“宁波是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标杆”。

宁波是全国率先开展内外贸一体化实践的城市之一,市政府工作报告连续3年聚焦部署此项工作,宁波拥有省级内外贸一体化“领跑者”企业179家、改革试点产业基地17家,数量均居全省第一。在宁波,规上工业企业中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的比重已达91%。

省委常委、市委书记彭佳学强调,要牢牢把握双向开放新的机遇,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,有效贯通“三端一侧”,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,以更大力度开拓国内大市场,不断做大做优外贸外资新增量,加快推动传统贸易向服务贸易、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转型,持续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。

以“政府有为”推动“企业有利”,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,内外贸一体化不是一句“口号倡议”,而是一场关乎生存发展的“自觉行动”。

外贸思维,让“两条腿”齐步走——

“原先的外销和内销占比是8:2,几年前逆转了,内销占到80%!”作为宁波惠尔顿婴童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,林江娟的“第一桶金”来自外贸。2004年,公司第一款全注塑高端安全座椅问世,拉开了惠尔顿进军国际市场的大幕。之后,随着多款产品成功研发投放,出口领域捷报频传。

2014年,惠尔顿正式以民族品牌的身份开拓国内市场。那时的林江娟就坚信,内外贸是可以相互促进的:从国际市场上把握到的消费趋势,可以预判国内市场的消费“风口”;而多年ODM的经历,让企业具备了相当强的产品力与成本控制能力,可以在国内市场与一众国内外品牌一较高下。

足足六七年的时间,惠尔顿用外销利润补贴内销。企业坚持搞研发、做品牌,深耕细分领域,走中高端路线,内销业务终于在2020年开始爆发。林江娟骄傲地说:“今年惠尔顿内销业绩连攀高峰,目前已经稳居国内前两名。”

利用“两种资源”,发力“两个市场”,惠尔顿只是一个缩影。

今年上半年,宁波外贸进出口额6811.4亿元,同比增长9.5%,跃居全国城市第五位,同期批发业销售额、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.9%、12.8%,实现外贸、内贸“双促进、双增长”的新格局。

“产业+平台”,让政策效力最大化——

毋庸讳言,在宁波,虽然规上工业企业内外贸经营比重已超九成,但规下企业仍有近半数并未开拓国内市场。“好事多磨”“意愿不高”的原因在于,当下内外贸一体化仍需闯过资金关、标准关、渠道关、监管关,关关难过。

过去,面对这重重关卡,各地心照不宣的办法是“头痛医头”。

但宁波,选择了因地制宜的“链条式打包”。

在政策顶层设计上,宁波立足产业集群优势、国际贸易规模优势、一流强港枢纽优势,突出主体端、品牌端、渠道端、标准端、平台端、金融端“六端联动”,加大链主企业、品牌创新、金融支撑等扶持力度,出台了促进内外贸一体化若干意见和实施细则,确保政策同向发力、协同用力、汇聚合力,以“宁波特色”尝试破解全国性难题。

比如在慈溪,依托家电产业带,慈溪家电馆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提供内外贸产销对接、全产业链要素资源对接等服务,并延伸出品牌出海、创新孵化等功能。截至目前,平台注册企业1.5万余家,接待客商9000余次,组织开展对接活动300余场,促成产销对接5000余次,实现成交金额约30亿元。

在鄞州,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、全国内外贸一体化“领跑者”企业中基宁波集团,董事长周巨乐津津乐道的是,公司从传统外贸公司转型为当下链主型的产业链运营商,即“工贸一体、期现联动、产融结合、混改融合”。

通过打造中基惠通外贸服务平台、中基跨境综合服务平台,整合独立站、海外仓、前置仓“一站两仓”及境内外物流,创新“跨境电商+产业带”模式,形成“外综服+跨综服”联动发展的出口生态链,目前已为近万家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。

从平台到链主,再到“打包”,这里藏着宁波的第三本“账”——一个区域的发展,究竟是独善其身,还是开放共赢?

宁波的内外贸一体化,已经给出了答案。

返回
 

浙ICP备09101302号-5